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话剧《红手印》以好口碑传递正能量

来源:基层医学论坛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1-27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改革开放的40年,是中国社会波澜壮阔、风起云涌、奔腾激荡的40年,也是小家庭提高生活质量,大步迈进小康社会的40年。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,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

改革开放的40年,是中国社会波澜壮阔、风起云涌、奔腾激荡的40年,也是小家庭提高生活质量,大步迈进小康社会的40年。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,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,取得了辉煌成就。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就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时强调,要在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,要“对症下药、精准滴灌、靶向治疗”。

由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创作排演的话剧《红手印》就是在脱贫攻坚取得最后胜利阶段,我区文艺创作领域脱颖而出的一部现实题材话剧。话剧自2018年排演至今,几经修改,在全区各盟市及贫困旗县巡回演出60多场,以文化惠民,借文化脱贫,为打赢这场攻坚战发声助威。

一、摒弃长篇说教 用生活故事打动观众心灵

话剧《红手印》以自治区派驻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扶贫干部、阿令朝村第一书记、自治区“北疆楷模”解良为原型,是根据他带领村民发展种养殖产业,脱贫致富的故事创作的一部现实题材话剧。

《红手印》把视线瞄向基层脱贫攻坚战场上的“第一书记”、老百姓,以质朴的舞台表现方式,讲述阿令朝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谢国良因地制宜、科学规划、大胆创新谋发展,带领阿令朝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故事。解书记在下村带领大家寻求致富道路的同时,对农村现状忧虑不已,希望通过和村民共同努力扭转这样的局面。他上门走访、挨家挨户做工作,引导农村年轻劳动力,搞农村集体经济,结合农牧产业,开辟出了一条新农村建设道路,不仅留住了劳动力,还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,从而使党员干部在老百姓心目中树立了“言而有信”的良好形象。

“手印”是这部戏的核心。“手印”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象征着信任、诚信。“手印”贯穿全剧,映射着共产党员对生活和事业的承诺,也代表着做人的“诚信”。致富路不好走,但有了党员干部掏心窝子为民着想,撸起袖子和老百姓一起干的精神,就能收获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。“红手印”就是官民一心,创业脱贫的真实写照。

在将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中,“精准扶贫”的字眼只出现过五次,其中两次是对这一词语的解释。话剧《红手印》的台词实实在在,摒弃空话大话,就是以再现平凡真实的故事,打动人心。不论是盼望小卖部门口的戏谑打闹,还是乐娃的“傻”与不舍,不论是村主任张宝奎的辛酸和转变,还是巴雅尔的鲁莽和义气,不论是村民们的懒散和朴实,还是饭店老板孙德胜的画龙点睛,一个个小故事的冲突将每个角色的多面性、真实性和灵动感串联起来。观众们似乎置身剧中,看的就是自己身边邻居们的日常琐碎,体会的是循序渐进的思想转变。这样的创作和表演符合剧中每个角色的身份和性格。

二、创新创作模式 为打造剧本奠定基础

话剧《红手印》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2018年“内蒙古青年文艺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项目”。该项目旨在培养扶持青年艺术人才,把他们培养成为专业能力出色、综合素质全面的带头人,创作出更多接地气、传得开,留得下的优秀作品。话剧《红手印》是该项目扶持的第一个戏剧作品,是对戏剧人才培养和戏剧创作模式的创新探索。主创团队由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年轻创作人员组成,聘请导师进行指导、帮扶,既为青年创作人员搭建平台,疏通渠道,又能通过学习交流,提升业务水平,储备创作力量。

正所谓“一剧之本”,剧本是剧目创排的根基。从立项到正式演出再到全区巡演,剧本创作历经了十多个月的反复修改,下场排练过程中,边排边改,最终成型。在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创作演出团队里,大部分演职人员并没有贫困地区的生活体验。所以在剧目创作过程中,他们通过五次实地采风,三十多天驻村创作,了解、观察、体会当地百姓脱贫的经过,思考如何通过挖掘人物原型身上的真实故事,以情理之中、意料之外的方式,以不喊口号、不打标语的表达,将主旨意义和思想内涵融入剧中。剧中的演员都是蒙古族,对于乌兰察布的方言很陌生。为了能真实、活灵活现地塑造人物,他们跟随主创团队到田间地头,观察、学习、模仿当地人的言行举止,以求最大限度贴近真实。在排练间歇,他们邀请剧院二人台的老师,为他们进行方言台词的辅导,然后对着镜子一遍遍练习。练习几天后,再找老师对词,继续调整、纠正发音。在创作排练中,年轻的演职人员能扎基层、沉住气、细观察、肯琢磨,就是想为成功打造这部扶贫攻坚题材的话剧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文章来源:《基层医学论坛》 网址: http://www.jcyxltzz.cn/qikandaodu/2021/0127/616.html



上一篇:张家港激活基层曲艺发展新动能
下一篇:传统国粹在基层的系统传承与品牌传播研究 —

基层医学论坛投稿 | 基层医学论坛编辑部| 基层医学论坛版面费 | 基层医学论坛论文发表 | 基层医学论坛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基层医学论坛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